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原来是这样打赢了的!

 民心录   2020-12-04 14:33   1497 人阅读  0 条评论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的作战,是抗美援朝初期规模最大的一场胜仗。它让“联合国军”(以下简称联军)以大吃一惊的方式明白了志愿军的战斗力。此战,志愿军几乎全歼韩2军(含韩6、7、8三个师),使美2师遭受“溃灭”式重创(突围后一度只剩20%的人员)。此战38军的表现,使彭德怀在核电中直言“三十八军万岁!”并因而使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此战中的龙源里周边战斗,让作家魏巍亲眼目睹后写下了不朽雄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现在我就尝试用尽可能直白的语言,讲清楚这次战役的来龙去脉,并尽可能讲清楚胜负的前因后果。

  一、双方实力对比与基本意图

  此战,志愿军方面有6个军。从西向东,分别是:50军、66军、39军、40军、38军、42军。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以下简称志司)的想法是:西线志愿军共6个军18个师;当面西线联军大致实力为5-6个师;所以以18个师围歼敌军5-6个师,应该是有把握的。

  志愿军的意图是“以正合,以奇胜”,分步骤如下:

  1.以50军、66军、39军作为“正集团”,当面诱敌深入;

  2.以40军、38军、42军成为“奇集团”,在“正集团”诱敌深入后,突然出击,以“左勾拳”形式,猛烈突破敌军右侧翼;

  3.“奇集团”突破敌军右翼后,从敌军右翼突入到敌军后方,切断敌军退路;

  4.“奇集团”得手后,“正集团”发起猛攻,相当于以“奇集团”为砧,以“正集团”为锤,将西线联军一举全歼。

  志司的想法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当面敌军确实实力合5-6个师。不对,是因为这5-6个师的地面火力密度甚至超过志愿军5-6个军,而且这还没算上联军的空中火力。

  所以,以志愿军6个军用一次战役全歼当面敌军5-6个师,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当面联军都有哪些部队?有美军4个师(骑1、2、24、25),英军两个旅(27、29)、土耳其旅以及韩军4个师(1、6、7、8)。英军两个旅加上土耳其旅,三个旅的实力总合,大致相当于一个美军师。4个韩军师总实力姑且算略逊于美军一个师。再加上美军的四个师。所以说西线联军总实力大致是5-6个美军师的样子。

  虽然联军在第一次战役中有所损耗(其中美骑1师在云山被全歼一个营,而韩6师则已溃灭了三分之二以上),但这对联军总实力来说没有大影响,再加上当面的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也有相应损耗,所以这个损耗姑且算扯平。仍以志愿军6个军对阵联军约合美军5-6个师来计算实力对比。

  至于联军的作战意图,联军没什么基本意图。当时联军看到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后全线后撤,误以为志愿军只是象征性出兵,不相信中国会动真格的,所以只是想尽快北进到鸭绿江,打完收工回家。

  二、双方基本态势

  志愿军:如前所述,志愿军六个军,从西向东一字排开。

  联军:主力在西,东面只有一个韩2军(含韩6、7、8三个师,其中韩6师在第一次战役中几乎全灭,所以已经没什么战斗力)。

  可以看出,联军的布置有严重缺陷,那就是右翼实力非常空虚。事实上只有两个韩军师。

  而这两个韩军师的对面,是志愿军2-3个军!而且其中还包括了志愿军的王牌38军(38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属于解放军中头等野战军中的头等主力部队)。

  这就给志愿军突破联军右翼,然后从联军右翼迂回到联军背后创造了条件。

  三、战役第一阶段:“左勾拳”突破敌军右翼

  志愿军左翼的“奇集团”向联军右翼的两个韩军师发起猛攻。

  大致攻击态势:38军对韩7师,42军对韩8师,40军协同牵制防止联军增援。

  当时志愿军平均战力本就超过韩军。所以志愿军一个军打韩军一个师,战斗结果毫无悬念。

  很快,韩7师和韩8师被秒杀,溃灭。联军右翼出现一个巨大缺口。

  38军和42军从该突破口涌入,迅猛插向西线联军后方!

  四、战役第二阶段:直插联军后方,联军大部逃走,美2师被困

  突破联军右翼后,38军和42军火速南下,按原计划迂回联军背后。

  美军的飞机来侦察,38军急中生智,去掉伪装,大摇大摆南下,美军飞机误以为是退下来的韩军,没有攻击。

  联军只知道右翼好像出了事情,但因韩2军溃灭,无法得知具体情况。为防万一,联军派土耳其旅填补右翼。

  事后,此举被美国人称为“用一个阿司匹林的软木瓶塞,去堵一个啤酒桶口那么大的漏洞”。

  土耳其旅实力勉强赶上美军一个团,相当于志愿军一个师。让它去顶志愿军两个军的进攻,结果可想而知。

  土耳其旅上阵,先是把退下来的韩军当成了志愿军一举全歼,并上报说顶住了攻势。

  联军司令部狐疑,觉得如果志愿军的战力那么水,怎么可能把韩2军打到亲妈都认不出来?

  然后正牌志愿军38军赶到,土耳其旅溃灭,一度几乎只剩一个连。

  联军终于反应过来,志愿军这次是下重手了,当机立断全线撤军!位于最西面的部队一部向东接应,其余全部南退!

  所以很可惜的,大部分联军在志愿军合围之前跳了出去。但是美2师走不了。

  为什么?

  因为38军在14小时内徒步行军72公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然后38军在美2师南面的三所里、龙源里一带构筑了阵地,切断了美2师的退路。42军则在更深远的位置执行迂回穿插任务。因此,堵截美2师后退的主要压力,就掉到了38军的肩上。

  五、战役第三阶段:谁是最可爱的人——美2师几乎全灭

  关于38军在龙源里一带切断美2师退路的事,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如此描绘:

  11月29日,第2师一边在原里坚守阵地,承受着敌人的沉重打击,一边紧急准备转移。师指挥部打算将部队转移到军隅里去,然后再从那里沿着狭窄的公路撤到顺川。上午时,师指挥部却听到骇人的消息:在军隅里南边10英里的这条生命线上,中国人已经设下路障。

  凯泽将军当即派第2侦察连前去清除路障。该连虽经努力,但仍告失败。师里又派第38团的C连前往援助。两个连携手攻击也毫无效果。师里便向第9军求助,要他们派部队从南面打通路障。第9军当即派出英国第27旅一个营前去执行任务,但该营并不能马上开到路障处。夜幕降临后不久,凯泽将军指示第9团在次日凌晨7点30分从军隅里至顺川的公路两边向南进攻。第9团团长小查尔斯·斯隆上校重整旗鼓,做好进攻准备;此时他的团已减至400人,不足正常编制的八分之一。就在这时,该师的残余部队撤到了军隅里南面的高地上

  ……在中国人的奋勇阻击下,第9团进展缓慢。因此,该团在报告中对中国人路障实力的估计一次比一次高……在前面顺川公路上排除中国人所设路障的第9团报告说,把守出口的敌军岿然不动,难以突破……

  而这段话说的内容,在就是38军占领龙源里,并“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的故事。在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也提到了这段事情,原话如下: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涌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此战,38军打出了志愿军和中国人的铮铮铁骨,令敌人为之胆颤心寒。从顺川北上接应的联军,互相之间连标记、旗帜都能看见了(“目击到涂有土耳其旅标志的坦克和卡车”——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韩国战争史》,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年7月版第一卷258页),但就是被38军隔绝两地,无法会合。

  最后,美2师放弃几乎全部重装备,不走公路,走小路南退。退到顺川时,幸存者不到20%。(同上书259页)虽然很多掉队官兵后来陆续规建,但仍可看出美2师所遭受的打击有多沉重。

  六、余论

  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志司充分利用了联军右翼空虚的机会,并制定了以王牌主力打“左勾拳”的计划;38军、42军的迅猛攻击前进,让联军心惊胆裂(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西线联军总实力未必逊于西线志愿军,但最后却选择了全线撤退,其中部分可以说是狼狈逃窜),志司在嘉奖电中为38军灭韩7师、灭土耳其旅、百里长驱、钢钉死守等诸多可歌可泣之事所感,额外写上“三十八军万岁”字样,38军亦从此被称为“万岁军”。

  二者结合,展现的是觉醒后中国人民的大智大勇,让全世界对新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刮目相看。也就是从这时候起,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明白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美]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停战谈到的帐笼和战斗前线》,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565页)

  同时也应当看出,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并且完全达成志司预想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志司低估了美军的实力。

  一是低估了美军的行动力。美军统帅一旦发现大事不妙,下令撤退时非常果断,以至于联军左翼部队几乎全都在志愿军合围形成之前就跳出了包围圈。

  二是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如42军的任务是击破美骑1师,攻克顺川,然后再向西攻克肃川,彻底切断西线联军的全部退路。志司预计美骑1师在第一次战役中被全歼一个营,实力有损,42军应该能拿下。但没想到其死守顺川,42军始终不得手,导致美骑1师始终保持着能随时从南面接应美2师的态势。如果不是38军拼死抵挡和“正集团”的迅速赶到,志愿军几乎连美2师都抓不住。而其他联军则从更西面的肃川南退,未遭志愿军太大打击。

  当然,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志愿军6个军的总实力,与西线联军相比并不占多大优势,试图一役全歼西线联军,本来就不现实。如果真的攻占了顺川、肃川,彻底堵死西线联军的全部退路,则西线联军困兽犹斗,志愿军真的不一定能得手,结果很可能是网破鱼逃。

  而实际上恰恰因为没有全部堵死西线联军退路,导致二次战役西线战场至少还能全军扑上单抓住一个美2师爆锤,反倒还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本文地址:https://tomtang55.us.to/post/29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民心录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