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韩人口暴跌看中国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网上转载   2021-02-24 18:24   2218 人阅读  10 条评论

专家已经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国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的评论,感觉都是平平无奇。还是下面这个人写得有意思,他的文字让你明白什么叫鞭辟入里。详情如下:


为啥要看日韩呢?


因为某种程度上讲,日韩就是走在我们前边的排头兵。他俩跟我们文化比较接近,战后发展路径也差不多,都是走代工、外贸、爬科技树的路径。只是韩国体量小了点,跟广东差不多;日本跟我国的情况相似性更强。


仔细观察下就能发现,咱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日韩都经历过。我经常在想,我国房价的高位横盘,很可能也是从日本那里吸收了经验教训,中国现在的状态就是既不刺破,也不放任,让市场慢慢消化,应该就是审视了日本当年的教训搞出来的。


而且美国当初制裁了日本,日本很多行业一蹶不振,因为日本很多产品主要是卖给美国的,美国不买立刻就瘫了。我国某种程度上也吸收了日本的经验,大力拓展其他市场,比如欧洲和东盟,避免美国一发难整个产业就黄了。此外还有日本自己内需一直不足,需要再依赖海外,这也成了他们的软肋,我国这些年也在扭转这一趋势。


至于生育率,这俩国家面临过的问题现在在中国也明显出现了。


1

 日韩不生了


日韩的生育率毫不夸张地讲,已经到了快完蛋的境地。


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9%,生育率0.68%。日本现在每年死了的人比生出来的人多。


韩国生育率0.98%。韩国人口从2021年开始进入负增长时代。


说再过一百年最后的一个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要消失什么的话,其实大家不太有感觉,但其实现在不少日本废宅恨不得希望明天世界就完蛋了。


人口暴跌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金,也就是不会让大家那么痛快,会给所有人一个 slow death(饱受折磨的死亡)。


众所周知,养老金有两种理解方式。


第一种是你的养老金养了你父母,将来需要你孩子来交养老金养你。如果你没孩子,或者全社会孩子太少,养活不了那么多老人,老人们就得自己去上班去。


大家去日本应该都有体会,上班族里到处都是老人,便利店、超市、商场,也到处是老人。所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最后无一例外都会使劲推迟退休,说不定会一直推到不退休,干到死算。之前日本有政客就说过这事。


你说我可不可以自己攒钱养老?


也不是不能,不过咱们都是假设现在攒的钱将来能买到东西。但如果人口一直跌,想也不用想,人力会贵到离谱,你年轻时候攒的钱,到老了可能根本不算钱。


就跟几十年前我爷爷准备用五千块养老一样,毕竟那时候的五千块,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现在一百万似的。你现在的一百万,可能到你老了,跟一百万日元似的,值五万,本来准备过二十年,没想到只挺了一两年,钱没了,人还在。


那为啥他们不生呢?


原因有很多,有全球共有的原因,也有东亚特有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大家看的时候也想想我们自己。


首先是“全球与此同凉”的工业化问题,工业化就是避孕药。


这个魔咒基本套在所有国家身上,甚至包括大家印象中巨能生的穆斯林。进入工业化社会的穆斯林一样生育率暴跌,包括伊朗、阿联酋、土耳其这样的国家,一样生育率上不去。


甚至欧洲也是,那边不是吸收了不少难民嘛,这些黑绿一进大城市,照样生育率暴跌。


前几天微博上一个小伙伴说了个事非常有意思。他说河南和陕西的回族生育率还不如汉人,因为这两个省的回族主要集中在洛阳、开封、西安等大城市。而宁夏回族的出生率比汉族高了近一倍,因为宁夏回族聚居于西海固地区,也就是电视剧《山海情》说的那个地方。那地方工业化程度低,大家向来以能生孩子著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更纳闷了,为啥啊?为啥工业化会导致生育率低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教育。


教育把生育年龄大幅往后延伸。以前十四五岁就生孩子了,接受教育之后,一般得到二十来岁;二十多岁刚毕业,再工作几年,直接到了二十大几、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生孩子负担本来就重,而且做决定也更加审慎。生孩子这事越往后决策越难,你如果四十多岁要生孩子,你自己压力就够大了,说不定周围的人也都会劝你别冲动。


美国那边很多州童婚依旧合法。这么反动的东西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是这个逻辑。不少美国人觉得生孩子就得趁早,他们是习惯法嘛,倾向于保留传统的东西。我之前在美国听一个牧师在电台说,女人就应该十四五岁生孩子,如果要禁止,那就把四十岁生孩子一起禁止了,毕竟后者风险更大些,现在美国只有三个州禁止了童婚。


所以说,女人年龄大一些再生孩子是进步,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生孩子的机会少了很多。


而且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推迟生育年龄,而是教育让所有人都痛苦不堪,毕竟绝大部分人读书的过程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等到自己长大了,要生孩子了,想想自己将来又要陪着小孩重新走一遍这条路,忍不住精神上一哆嗦。


我之前在某瓣上看到一妹子说,我一学渣,忍受了十几年的义务教育,再生一个让他忍受十几年,简直是犯罪。


更重要的是,教育这事不是下馆子,不是请客吃饭,是赤裸裸的军备竞赛。从入学就开始刺刀见红,一直拼到大学毕业,长达十几年,足够把父母的整个中青年全耗进去。这种消耗战,对于不少人来说想想都虚,更别说去实际操盘了。


二是养孩子属于投资,投资必然会抑制消费。本来准备两口子出去追求下诗和远方,如果有孩子,心态可能就变了,要不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吧。对于大部分游戏宅男来说,一台四五万的电脑基本就是顶配了,但是很少有人能下得了决心买,但是给孩子花钱,基本谁都不会心疼。


东亚地区这一点尤其过分。正常家庭生几个娃之后,基本对父母的生活质量是决定性打击,很多年轻人干脆不玩了。既然生下来就得养,我不生不就行了嘛。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社会其实是越来越透明的。


这有点像以前南方人一说起北方的冬天,感觉北方人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至于东北人,应该过着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出门行动都得披张熊皮。后来互联网兴起,才发现不少无良北方人大冬天躲在零上30度的家里吃着雪糕涮着火锅,内心崩溃了,然后强烈要求南方也集中供暖。


不过段子归段子,现实世界里,全世界都在从寒冷地区往温暖地区搬迁。日本那么大的北海道,现在人口还没驻马店多;我国的东北人也在向海南迁徙。今后这个趋势会继续。


社会阶层也一样,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不太知道,全靠想象。农民以为皇帝用金锄头,皇后娘娘吃煎饼果子要加三个蛋。


直到互联网把整个社会啥面目直接放在大家面前,本来过得还不错,一对比觉得自己简直是在生存线上徘徊,别人吃的那是美食,自己吃的是饲料。不少人直接崩溃了。


所以说穷不穷这种事很多时候是个观念,相同收入在不同环境体会完全不一样。刚建国那会儿尽管穷,生育率反而高得离谱。当大家不觉得自己穷的时候,就不那么穷。


尤其是下边这些观念,简直有毒:


奋斗一辈子赶不上别人的起点;

你的努力在门第面前不堪一击;

免费玩家就是人民币玩家的道具等等。


人对生理上的痛苦承受能力其实很强,但是对这种精神上的无助和失去控制力的感觉感到很痛苦。很多人都有点想“删档卸载游戏”的冲动,或者干脆放弃了打怪升级,只想安安静静做个废物,更别提再生一代受二茬苦了。


说到这里,其实房价反倒是这种“绝望感”的一部分,而不是关键因素。大家想想,鹤岗的房价都成了地板价了,也没听说那地方人口暴涨吧?


这些都会对生育率造成巨大影响。如果把生孩子这事当成游戏,那玩这个游戏的人就跟《绝地求生》在线人数一样迅速暴跌。


2

 东亚特色


如果说中日韩有啥特色,那无疑是儒家文化下那种隐忍、勤奋和内敛。这些观念层面的东西,让中日韩三国成为了一百年仅有的几个跻身强国俱乐部的后起之秀,但是无一例外在发力阶段用力过猛,导致一大堆后遗症。


比如当年日本工业界有句话,说是“工厂的门一关,法律就进不来”,上世纪日本人搞工业的那股冲劲,比中国996过分得多。稻盛和夫,就是那个写《活法》的,日本产业界的神,他最早手底下那群人的基本操作就是每天要干活18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在干活,甚至吃饭睡觉时间都被压缩了。日本经济奇迹就是这么被搞出来的。


好处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日本经济一日千里。毛病也很明显。那些奋斗狂成为管理层后,天天跟年轻人扯当年的辉煌往事,并且表示年轻一代都是废物,连当年一半的努力都达不到。成功地把年轻人给吓废了。而且年轻人也不想去过当年那种生活,甚至觉得当初都那样奋斗了,还是迎来了大停滞,现在的奋斗又有啥意义?


而且“奋斗”这种事是需要动机的,动机有两种:


一是对贫穷的恐惧。这个谁都怕,但是不是谁都有感受。

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并不向往。


日韩崛起那代人的奋斗动机往往来源于对“一无所有”的恐惧。毕竟这俩国家在战后一穷二白,努力摆脱那种悲惨境遇成了早期那些人的源动力,再苦也觉得比战后住在瓦砾里强,再累一想到今后会好起来也就忍了。


但是年轻一代缺乏悲惨经历,也就缺少对贫穷的恐惧,生活本来优裕,慢慢就不太明白那么艰苦的奋斗到底是为了啥。


不仅不明白,反而对那种奋斗过程充满恐惧。人一旦要是虚了,就哪都虚,怕奋斗,慢慢也怕抚养孩子,怕做父母承担责任,怕竞争,可以理解成一个“恐惧全家桶”。


这些观念跟病毒似的席卷整个社会,越来越多衣食无忧的人决定放弃奋斗和生育,简单躺下来做个废物。当初父辈躺下就会全家饿死,所以必须得起来去干活;而自己躺下也饿不死。不仅饿不死,反而能更快乐一些,为什么不呢?


不仅如此,中日韩三国还有个明显特点,大城市特别大。这也没办法的事,人多地少,而搞超大城市又是效率最高的发展方式,落后国家没啥更好的选择。


但是这玩意好处和毛病都很明显,城市越大,人的幸福感越差。大家仔细体会下是不是?可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3

 还有救没?


鼓励生育基本没啥用,尤其是只喊口号不给实惠的鼓励更是没啥用。“不生孩子”这个观念跟消费主义差不多,事实上这玩意本身就是消费主义的一部分,放弃繁衍后代,换取自己过得省心。放弃延续后代这事的本质就是放弃储蓄和投资,好好消费。


这种观念一旦被种下去,大概率没法逆转了,你再说啥他都不听,所以基本上也可以放弃“劝生”这个念头了。


日本韩国现在最惨的地方就在于,要不开放移民,等着国家变色;要不就慢慢消亡,没啥特别好的选择。


对于我国来说,情况不乐观,也还没那么糟,毕竟地盘大,东北不生山东生,山东不生潮汕生,而且人口基数也大,时间比较足。要知道,东南亚有两千多万华人,绝大部分都是福建和闽南人的后代。这生育能力,你们随便感受下。


而且中国很多问题,其实就是人口太多资源太少导致的。人口适量降一降并不是坏事,只是别太激进就行,到时候一个年轻人养着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如果生产力没法突破的话,那日子没法过了。


既然人口不能急降,咱们可以从这么几件事来出发,比如不要动不动就指责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


一方面如果他们过得很惨,会加剧中立区的人倒向“拒生区”;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也不生了,年轻人暴跌,我们将来也跟其他国家似的,得引入黑绿。大家纳税养黑绿的孩子,激动不?


所以我们在社会舆论方面应该形成共识,如果你不想生,大家不应该对你指手画脚,毕竟除了亲妈,其他人说这事都不太合适。


但是如果谁要是想生,就更没必要围攻人家,说人家是“屌癌”,或者“有皇冠要继承”什么的。


如果不出意外,我国后续可能也会学习西方国家,给生育妇女大量的优惠政策,比如生孩子放长假,哺乳期延长等等;不仅如此,还要给雇佣育龄女性的公司税收和贷款的优惠政策。道理不复杂,如果生孩子会丢工作,还有谁想生孩子?


那谁来承担成本呢?西方一般的做法是让单身和丁克来承担。以德国为例,单身税最重,丁克次之,生孩子的家庭有大量补助。不过这种情况下依旧没法抑制生育率的下跌,德国还得从它的好基友土耳其那里引进人口。


而且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国家如果明目张胆规定丁克多交税,估计各方都接受不了。

但是如果国家对多生孩子的家庭给补贴,变相让丁克多交税,大家又普遍觉得没啥问题。发达国家一般都是这样来转嫁成本的。


4

 尾声


文末总结下吧。


1、人口适当下降并不是坏事,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工业化和大城市本身就带着避孕效果。不过人口减少并不是均匀的,比如可能将来一线大城市出生率最低,但是这些城市可以从全国吸收人力,最后这些城市人口不降反升,反倒是其他地方被一线给吸了。


2、人口下降会改变很多行业格局,比如我一个做培训的哥们说,等他四十来岁,他们这个行业可能会萎缩一半,小伙伴们也都思考下这类问题。


3、我国将来也不可避免会像西方一样走上鼓励生育的路线。


4、需要担心的是结构失衡,比如老人比例冲到30%以上,养老压力会非常大。日本现在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背着一屁股债,也是这个原因。(来源:九边)

本文地址:https://tomtang55.us.to/post/29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网上转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NEXT:已经是最新一篇了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