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将记住:对长征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这6人

 书明法   2017-06-25 22:54   2244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再次翻开那厚重的历史画卷,我们不禁感慨:

  

  ·如果没有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的革命可能还要在黑暗的道路上摸索更长的时间,中国人民的苦难可能还会更加深重。

  

  ·没有长征伟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很有可能被反动派彻底“镇压”,也就不会有今天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基础上的,不断和平崛起的强大中国。

  

  ·没有长征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将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探索,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将会更加漫长和坎坷。总之,无论是对中国人民而言还是对世界发展而论,红军长征的胜利都足以彪炳史册。

  

  回首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危急情况下,红军能够最终胜利转战陕北,落脚延安,靠的是全体红军将士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心,靠的是官兵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决信任,所以才能在吃不饱穿不暖且不停行军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战斗,坚决完成任务,最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完成了举世震惊的战略转移。

  

  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红军就不可能有长征的伟大胜利。

  

  ·也正是因为在长征路上,始终有一群追求真理、一心为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才保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红军能够最终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奠定了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群追求真理、一心为人民、全心为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长征路上,每逢面临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党和红军都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笔者认为,在这群领导红军取得伟大长征胜利的共产党人中,对中国革命胜利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有六位,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徐海东、张浩。应该说,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这六个人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和思想斗争,最终带领红军走上正确的道路,在中国革命低沉的日子中,力挽狂澜,他们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挽救红军于危难

  

  长征初期,毛泽东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只是名义上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跟着中央纵队行军。当时的权力集中于以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三人组成的“三人团”,全权领导军事工作。

  

  由于辎重过多,行军速度过慢,虽然毛泽东强烈反对强度湘江,但终因建议被以博古为首的“左倾”领导人反对,使得湘江一战,红军损失大半。

  

  毛泽东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并决心一定要挽救红军。于是毛泽东坚持边行军边收集国民党军队的情报,积极思考红军的落脚点方向,并最终通过据理力争,说服了王稼祥和张闻天,使得通道会议上自己提出的放弃与红二、六军团汇合、转而向黔北转战的建议得到采纳。

  

  为了彻底说服“左倾”红军领导人,在黎平和猴场会议上,毛泽东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形式,进一步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为什么红军不能采取兵团作战的形式与敌人硬拼,为什么要改变原来向红二、六军团靠拢的计划,并赢得了多数中央和红军领导人的支持,为遵义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奠定了思想基础。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终于逐渐成为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并通过指挥“四渡赤水”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红军休整和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此带领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走草地,战严寒、斗酷暑,终于在1935年10月率先带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并最终领导和促成了红军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的胜利会师。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同志在战略上的运筹帷幄,才保证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为中国革命保存火种。

  

  周恩来——以博大的胸怀始终坚持向真理看齐

  

  长期作为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人物,周恩来的地位和权力,无论在建党之初、还是后来的长征之前,都要高于毛泽东。但周恩来没有因自己位高权重就忘乎所以,而是能够始终坚持向真理看齐,坚持以党和红军的利益为重,坚持自我批评并发扬革命的高尚品格,积极为中国革命寻找出路。

  

  特别是在遵义会议前后,能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在军事战略上的错误,并在遵义会议上真诚接受了毛泽东的当面批评。不但如此,面对毛泽东的批评,周恩来没有像李德一样气急败坏地百般抵赖辩解和仇视毛泽东,而是站在党和红军的立场上,郑重提议让毛泽东重新回到军事指挥领导的岗位上,使得毛泽东再次进入军事领导核心决策层,领导红军不断突围。

  

  如果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坚持与博古、李德和凯丰等人站在一起,毛泽东也很难回到军事指挥领导岗位上。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次作战——土城战役失利后,如果不是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很有可能再次被剥夺,便很难有后面的“四渡赤水”的伟大胜利。

  

  虽然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取得了军事指挥权,但在军事指挥上最终下决心的人还是周恩来,如果周恩来像李德一样对毛泽东记仇,那么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就不会顺畅,红军的战略转移也就不会顺利。

  

  所以如果说毛泽东在战略上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周恩来是在胸襟上为中国革命赢得了一片新的天地。这胸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这胸襟是始终以革命为重的大义,这胸襟是坚持向真理看齐的高尚品格!

  

  张闻天、王稼祥——遵义会议的功臣

  

  张闻天和王稼祥都曾留学于苏联,回国后都在党和红军中担任要职,也曾受王明和博古“左倾”错误影响,唯共产国际的命令是从,机械地领导参与中国革命,曾给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是从长征开始,张闻天和王稼祥在与毛泽东的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的能量,并积极向当时的“三人团”进言采取毛泽东的建议,改变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

  

  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根据会前与毛泽东的交流,张闻天对博古的报告像剥竹笋一般一层层地分析,并阐述博古报告是“机会主义”,并系统批评了“三人团”在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素有“党内理论家”之称的张闻天与王稼祥一道带头反对博古和李德,并对其错误领导进行批评,对他们的军事策略进行反驳,使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得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支持,并通过张闻天的系统论述,使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更加系统完善,更加科学。

  

  长征开始后,李德为了维持博古和自己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曾经向张闻天和王稼祥隐晦地指出,领导好中国的革命,主要还是靠“苏联回来的同志”,言外之意是要排挤毛泽东。

  

  但张闻天和王稼祥不但没有听从李德的错误言论,而且还在遵义会上对李德和博古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并极力要求毛泽东参与领导军事指挥工作,体现了张、王二人的高尚人格,他们对遵义会议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居功至伟。

  

  徐海东——红军落脚陕北的奠基人

  

  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后,中央红军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中央在俄界会议上对形势作出了非常严峻的估计。当中央红军到达榜罗镇并准备到陕北建立根据地的时候,毛泽东从国民党的报纸上意外得知由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不但在陕北站住了脚,而且已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

  

  毛泽东面对这一情报,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陕北终于有了红军的落脚点,红军可以向红二十五军靠拢,寻求立足。担心的是,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人徐海东曾经是已经“另立中央”的张国焘手下的一员战将,如果徐海东仍然听命于张国焘,那么中央红军在陕北的处境将非常危险。

  

  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并提出向二十五军所在的十五军团借一千大洋,以试探徐海东对党中央的态度。

  

  徐海东二话不说,立即给中央红军送去了五千大洋,并表示十五军团完全服从党中央的领导。没有徐海东的深明大义,红军就不可能在陕北顺利落脚,不可能促成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的胜利会师,也就很难有后来影响深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可以说,徐海东是红军能够在陕北落脚扎根发展的奠基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虽然徐海东因伤没有参加解放战争,但毛泽东仍坚决指示给徐海东授予大将军衔,并排名第二,仅次于战将粟裕。徐海东的大将军衔不仅代表他曾经的战功卓著,更是对他忠于党、忠于主义、忠于信仰的最好表彰。

  

  张浩——粉碎张国焘分裂阴谋的重要贡献者

  

  张浩原名林育英,是林彪的堂兄。1935年11月,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与中共中央传递密码、建立联系。虽然张浩带回的密码没有完成与共产国际的沟通,但张浩本人在粉碎张国焘分裂阴谋活动上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国焘自恃兵多“另立中央”后,无视以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一意孤行。张浩到延安后,经张闻天、毛泽东与其沟通,反复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与张国焘进行斡旋,要求张国焘以大局为重,不要分裂党和红军,并在张闻天和毛泽东的建议下,向张国焘表明可以组织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上海局、广州局、满洲局、西北局、西南局等,并适时提出可以有的局直属中央,有的可由驻莫斯科中央代表团代管。摄于共产国际的权威,加之南下作战的失败,张国焘最终同意带领红二方面军与陕北中央红军汇合。

  

  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南下作战失败的张国焘仍拥有四万多的兵力,而中央红军与十五军团合并后,兵力不过一万三千多,如果没有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与张国焘进行艰苦的斡旋,张国焘是很难服从于党中央的领导的,很有可能将分裂活动进行到底。张浩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能够站在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边,与党中央一起制止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对避免党和红军的分裂、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毛泽东在张浩去世后亲自为他扶棺送灵的重要原因。

  

  往事如烟,长征已经过去80年。

  

  那段厚重的历史时刻在提醒我们,中国伟大的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透过长征的历史,我们应该懂得,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一个共产党人的党性,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共产党人的挺身而出。

  

  80年之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的共产党人,在举世瞩目的长征中,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80年之后,我们再审视那段震惊世界的英雄史诗,除了赞叹红军将士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感叹伟大的长征精神之外,我们更应该牢牢记住在长征中对红军前途命运起到重要作用的六个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徐海东、张浩。

  

  缅怀红军英烈,弘扬长征精神!(文章作者:李万会;来源:网络)

本文地址:https://tomtang55.us.to/post/17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书明法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