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艺术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汤树东   2009-02-03 13:40   1494 人阅读  2 条评论

  住在这个世界上,就算处世吗?
  
  你必须与人交往,“不与人交往,人会变得完美,但没有品格。”(司汤达《论爱情》),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怎样看待这样那样不足的人,决定了你处世是得意,还是失意,然而你怎样看待人呢?
  
  一味埋怨别人这样那样的不足,只会自堵前程,通达之人固然会发现红宝石,但也遇到烂石头,然而他们都坦然接受。
  
  处世艺术的书,我国很多:《增广贤文》、《小窗幽纪》、《围炉夜话》、《菜根谈》、《长短经》、《格言联璧》等,它们多是格言、法则,像历经苍桑的老头在呢喃,呢喃得确凿,只是少了血肉,显得不丰满,没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戴尔·卡耐基的书被译成中文,推荐到中国,引起了“做人学”“处世学”“成功学”写作热,其温度有升无降,这股热浪使我国处世艺术说教丰润,丰满,发达起来,最初推动这股热浪,《处世的艺术》有功劳,它是卡耐基早期作品,现在读来还娓娓动人。
  
  “尽可能记住你将第二次遇到的人的名字,哪怕他们不是你的朋友”,卡耐基这样解释做这事的重要意义:人打心里首先会肯定自己,以自己为中心源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名字是自我的基本体现,你自然而然的喊出一个不大认识你的人的名字,他会觉得很得意,无疑的是,你对他做出了善意的奉承,这对自己有好处,因为人都希望别人记住自己。
  
  “与人相处,要诚心实意的称赞他人,找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真诚的称赞,这是细节,但对你成功的处世意义重大”,卡耐基对那些粗心暴躁的人很不看好,那些不知道尊重他人的人是很可怜的,他说:“有人真的愚蠢到不会说别人好话”,称赞他人是成功处世的一条准则。
  
  “学会倾听,倾听他人,是对他人最得意的奉承,然而不是人人都知道倾听,他们太急于表达。”卡耐基不只一次强调用处很大的“倾听”,他的演讲、著作里,几乎都有涉及这一论断,然而他说的又是家常道理,听得好的人,才会说得好。
  
  “可怕的是,我们对与自己没什么相关的女人,总那么温文尔雅,对于自己的妻子,却总是不知道要尊重,没想过要温柔的表达自己的好意”,《处世的世术》一书最后花大篇幅揭示美国高离婚率的原因,夫妻之间,丈夫对妻子(多是这种情况)缺乏尊重,以为最熟悉的人,就能随意当作出气对象,施以残暴。
  
  书中引述了林肯、华盛顿、杰斐逊等的轶事,而研究这些成功人物,是代尔·卡耐基切入人性,发现人性弱点、优点的基础,他们集合了人类众多文明因子,发掘他们为人处世的艺术,成就了卡耐基写作与演讲的事业,他利用了他所发现的人的特性,他的演讲和著作使人振奋,你会觉得,人人都有可能成功,只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他讲的是人学、心理学、成功学,——《处世的艺术》有还穿插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把处世的艺术演绎得丰满可人,它处处有着智慧的启示。
  
  有人抨击卡耐基败坏人的尊严,弱化人的个性,一味倡导柔弱与温情,“别人打了你一边脸,还要呈上另一边脸给他打”——这正是卡耐基深具基督情怀的最好写照,若没有这一情怀,没有对人性有着希望,他不能这么自信,这么宽容与大度,了解卡耐基的人无不认为,在他着手研究人之前,他是一个多么胆小怯懦的人,之后,他出乎意料的站在众人面前演讲、授课,显然,他把握了我们没有把握得到的东西:人性。
  
  人性本无善恶之分,优、劣、明、暗相互掺杂着。但是,当你不知道人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他们身上通有的那些文明或不文明善恶习惯时,你不会有意识地去迎合或者规避,遗憾的是,你无意中冒犯了不该冒犯的,得罪了人,还沾沾自喜,不知自省自责。
  
  “关于人的知识,何其之少!”200多年前,法国启蒙思想家雅克·让·卢梭就这样感叹过,因相互不了解,人们做了很多无谓坏事,而他们还将继续这样的坏事,因为他们不能自觉认知一些关于人的知识,而可供他们参考的,又实在太少(这可能是卢梭创作《爱弥尔》、《忏悔录》等著作的潜在原因)。
  
  ——然而,《处世的艺术》是卡耐基关于人的知识收集得生动而令人叹服的书。
  
  当你发现人性的弱点,并不是刻意改变它,而是顺应它,这就是处世。怎么改变得了呢?这是人类的通病,只有上帝管得着。我们可以利用他,所谓利用,首先要顺应,然后因势利导之,例如人性皆有以人为中心,内第一肯定的是自己,就算犯了罪,他打心里认为自己做犯罪的事是对的,对于这,卡耐基提出:诚恳的赞扬或肯定别人,是很必要的。——并没有人认为人狡猾,他们反而说你有人情味。
  
  人的认知各不相同,且局限很大,无论优点,还是弱点,设法顺应,利用,因势利导,宽容是必要的,虽然人类在宽容这件事上,历来没很好的达到标准,然而一直在努力,读《处世的艺术》,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心绪?
  
  注:
  
  《处世的艺术》[美]代尔·卡耐基著石花翻译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本文地址:https://tomtang55.us.to/post/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汤树东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