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的九个“9月9日”

 网上转载   2018-08-28 11:29   4086 人阅读  0 条评论

  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写这篇文章纯属好奇,并非宣扬迷信

  一、1927年9月9日——发动秋收起义,被捕并脱险

  9月9日对毛泽东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他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这天,毛泽东这个穿长袍、留长发,身子也显得特别颀长的书生,将率领三个团的兵力围扑长沙。起义开始之际写下《西江月·秋收起义》:“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也正是在9月9日这天,毛泽东遭遇了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被捕。在途经浏阳张家坊时,他被当地团防局的清乡队抓住了,在押送去团防局的路上,毛泽东机智逃脱,在一个水塘边的密草丛里躲到黄昏,才死里逃生。

  二、1930年9月9日——担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

  这天,在中共中央决定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张国焘、项英任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其实就是19年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预演,毛泽东被正式称为“毛主席”也是从此开始的。

  三、1935年9月9日——紧急摆脱张国焘的武力阴谋加害

  这天,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川北草地,党中央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张的意见与中央的军事战略方向有严重分歧,且兵多粮足的张企图篡夺最高领导权,目的无法达到,便打算对毛泽东和党中央采取阴谋武力手段。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及时获取情报,夤夜率部离开,紧急北上,再次脱离险境。毛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四、1945年9月9日——重庆谈判期间会见郭沫若,发动文化攻势

  12天前到达重庆的毛泽东,在这一天专门会见了后来成为亲密诗友的郭沫若。正是在这天的谈话中,毛泽东说了一句后来人们十分熟悉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而郭沫若在这一天送给毛泽东的那块产自瑞士的欧米茄手表,他一直戴到去世。

  快要离开重庆的时候,毛泽东给重庆文化人留下了他一生中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并应柳亚子之请,题写在柳的纪念册上。

  毛泽东走了,一首《沁园春·雪》却在重庆引起一场罕见的文化风云。

  读了《沁园春·雪》,柳先生立刻写了一首有名的和词,说毛泽东“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在日记中,他直称毛泽东为有史以来词坛“第一作手”。与此同时,国民党宣传部门则发动了对这首词的批判,甚至动员笔杆子要写出一首超越《沁园春·雪》的作品,然后以国民党领袖人物的名义来发表。可策划半天,最终是没能拿出来,只得遗憾罢手。

  五、1949年9月9日——修改新中国首部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进了北平城的毛泽东,在这天正潜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冶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所谓《共同纲领》,事实上就是一个即将加入世界“户籍”的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在这之前的所有奋斗,似乎都是为了这个新国家的诞生。这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从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到毛泽东在这天修改的《共同纲领》,划出了从梦想到现实的历史轨迹。

  六、1956年9月9日——修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七天前,毛泽东还收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的出席八大的代表必须填写的登记表,他大概也是在这天,认认真真地在上面按要求写道:“姓名:毛泽东。性别:男。出生年:1893。民族:汉。籍贯:湖南湘潭县。现在职务:党中央主席、国家主席。”

  在毛泽东修改的《政治报告》中便明确宣布:现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在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则进一步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七、1961年9月9日——为李进同志作诗

  这天,毛泽东作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诗人有“从容”之心态,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也不难想像,当时全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崎岖小路上攀登,在艰难险阻中寻求治国自强的真理,并表现出浩浩傲然之骨气,正是有这样的领导集团,才得以顶住了强大的外来压力,战胜了来自国外的挑战,使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得以在困难中继续向前推进,“不畏劳苦的人”正在“劳苦”中苦苦寻觅。

  八、1971年9月9日——逃脱林彪暗杀

  这天,在毛泽东的感觉中,绝不会是火红的和蓬勃的。

  当时,他一路南巡,于9月3日0时到达杭州。在9月8日晚上,他得到消息说,有人在杭州装备飞机,有人指责毛泽东的专列停在杭州笕桥机场的专运营线上“碍事”。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尽管已经78岁了,但岁月没有消磨他那罕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敏锐直觉。为了防止不测发生,在9月9日这天,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把自己的专列立即转移到离杭州远一点的绍兴附近。

  后来得知,正是在9月8日,林彪下达“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的手令。当晚,林立果等人在北京策划谋害毛泽东的三种办法,地点就选择在杭州、上海、南京之间。

  9月10日,毛泽东即离开杭州,然后经上海一路返回北京。正是9月9日的决策,使林立果等人的谋害方案都没有得逞,否则后果是难以想像的。正像人们所熟悉的那样,接下来便是林彪出逃的“九一三”事件。

  九、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

  这天凌晨,对当时的湖南韶山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来说,有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9月8日上午,他们接到通知,说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晚上要来检查接待毛泽东回家乡休养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深夜快12点的时候,他又接到一个电话,说张平化不来了。难道毛泽东不回来了?廖时禹心里直犯嘀咕。

  事实上,在廖时禹放下电话不久,远在北京的毛泽东的生命便已走到了尽头。病重期间,像普通人那样的乡愁情思,促使他向中央提出回韶山滴水洞,中央也通知了湖南做好接待准备工作。可惜,这个最后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在9月9日0时10分逝世前的24小时里,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呢?

  从9月8日零时起,便开始腹部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压到180,低压到80。11点左右,心律失常。下午4点,插上鼻咽管。晚上8点半,神志模糊。就是在上下肢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插着鼻食管的情况下,毛泽东这一天看文件、看书11次,加起来有两小时50分钟,平均每次不到16分钟,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看的。同书和文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毛泽东,最后一次阅读,是9月8日下午4点37分。7个多小时后,刚刚跨进9月9日的门槛,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一代伟人,也是旷古奇人的生命,便定格在了这一天。

本文地址:https://tomtang55.us.to/post/20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网上转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