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智慧而伟大的军事家张良同志

 网上转载   2012-07-01 20:29   1285 人阅读  0 条评论

   曹松一生颠扑流离,其诗亦难免清苦澹宕之味,可是一句“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了千古绝唱。是的,那乱世之中生存的滋味,怎么比过太平岁月的犬类呢?

  
  纵然墨攻里也展现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的风采,可是在我透过张良的生岁云烟的经历看去,想起那‘苟富贵,无相忘’的盟约,却不觉得多少是英雄和伟业了。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从博浪沙的狙击秦皇逞个人英雄,到桥下给黄石老人拾屣,得《太公兵法》,后巧遇沛公,长计谋平天下。直至封候时,却只讨了初遇沛公的留城,想一布衣能得万户候也应知足了。特别是居长安后,悠然假托神道,这也许有些“子胥鸱夷,彭越醢醯”的启示吧!
  
  想那个汉初三大名将,那个又未落得秋后算帐,死得可悲。尽管子房拥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美誉,但是还明白“比干剖心,屈原投江,忠之祸也。”也深谙“鸟尽弓藏”的治国之道。所以汉统一天下,后面组织反腐倡廉工作的都是从项羽那里投诚过来的陈平同志操持的,而张良不像箫何那样如履薄冰地过日子,却有一段随黄松子云游的佳话。
  
  前世是韩国的是遗民,怀持复兴韩族的雄才大略,在陈胜、吴广起义时,以行动付诸实践,确有贵族之风。就如张良所说的,拙计幸得使用,都是沛公所识,若是真投了景驹的帐下,世事又将如何呢?如果,项羽不杀韩王成的话,能够圈养张良,谁又为汉朝驱得一个好军师呢?
  
  也许是历史充满了机遇。在那个长满了荆棘的秦汉丛林中,让张良在人生沉浮的海洋上爬上了刘邦的破船,随着这个轻贱儒生的流氓长官,成就了一番辉煌业绩。像郦食其初见刘邦,说儒生来见,刘邦照旧是美女洗脚不上眼,说是高阳酒徒,才濯足以出,有幸相议。作为张良的配衬,在受围萦阳时,张良借箸,以对古今时移势异,不泥圣贤的法论,将郦令其的‘饮鸠止渴’法,用‘七不能’砍下,以致被李贽称为快论,但是郦食其却毅然走进了田广的油锅。
  
  作为决定战略局势的‘下邑奇谋’,可以说,其意义比过下宛城,夺蛲关,谏主安民,斗智鸿门了。因为张良以其长远的眼光,洞察局势的变化,将九江王英布、游击战的彭越、还有韩信,推上了决定项羽垓下绝唱的舞台。但是战后呢?
  
  梁王身边出了一个太仆,路遇吕后而分食诸侯;淮南王曾受随何鼓噪,叛楚投汉,却祸之兴自爱姬殖,身边出了个贲赫,以致番阳灭顶。韩信之悲,当然发生在张良的眼前。不过,他已经遵循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了。即使这样,吕后依然没有忘记他,在换太子一事上,被吕泽迫得提出‘商山四皓’的自保之策。
  
  回首望,多少事岁峥嵘,多少英雄落魄,人生那里又如仙,还是张良庙里绕清烟。曾经的那些个人,那些个事,只是已如《忠犬八公的故事》里的帕克教授,在最后一场讲演时说得,‘此时心情再隽永,已经不能再追随曾经的岁月了。’
  
  张良是一位汉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有开国元勋的功绩,但却闭关神游,以躲藏刘邦的秋收演义。也许每人都一样,居得高堂,也应该安于下铺,要不然,任是驰骋沙场,功苦再高也要被曹参给悉受了去。(文/651097767)
本文地址:https://tomtang55.us.to/post/12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网上转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