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好片子!

 汤树东   2009-04-08 09:45   1208 人阅读  0 条评论

  刚刚看完这部片子,感觉很是激动,不,应该用振奋来形容我的心情。
  
  电影的主题有点老套,抗日战争场景,毕竟没有多大的电影发挥空间,因为之前已有很多经典大片,如《地道战》、《铁道游击》等。然而过于经典的话,有时可能不够真。至于反映战争惨酷与无情,那可不是浪漫人士所想象的那样激情澎湃,平型关大捷胜了,“最后好,似乎一切皆好”,但是电影里垂死肉搏战、鬼子誓不当俘虏、流弹对生命的毁灭就那么一瞬间等镜头,在以往轻快的国产战争片里,难以谋面,然而它们竟大胆地在《太行山上》得以充分展现,成为其中重要的电影价值之一,你或许不会感动,更不会流泪,因为战争不相信眼泪。我初时不理解,为什么上集平型关大捷之后,我方收拾敌方死骸且实行宽大政策,发现一个日兵末死,受命前去救护的中国姑娘怀着和平、善良为其包扎绷带时,这日兵摸着身边那把刀,举起来,我以为他想自杀,绝不当俘虏!
  
  然而不,刀尖穿过了中国姑娘的左胸膛,日兵他这一举动,出乎我的意料,战场上本来就不可能是怀柔精神可以施展的地方,当然,这一残而不死的日兵,最后在中国战士满怀仇恨的愤怒之下,被乱刀刺死。
  
  没有子弹了,我方严守阵地的士兵,面对来势汹涌的日兵的围困,大喊一声:“没有子弹了!我们肉搏!”,大家把枪支扔下,让我觉得稀罕的是,围追而上的日兵竟然“咔咔”地把带刺刀的枪膛里的子弹爽利筛出,不约而同地弹上枪端的刺刀,指向我方战士——原来战场上也有这样的礼节,日军这一风范在以前的抗日战争片里好像不多有,然而这符合历史,因为这是日本皇军刻苦练就的所谓“军人之礼”。
  
  作为侵略者,他们这些举止是不折不扣地多余货色,但是电影里没有对此作任何指向性的暗示,一任观众跟据自己的历史印象去评判。肉博是血淋的:大刀砍去头颅,刺刀穿过胸脇,这给人恐怖的垂死争斗,双方似乎凭着本能,你死我才能活。
  
  当中有一镜头,十分可怕然而是真的:我方战士被一日兵刺刀穿透了肚子,我方战士双手把住日兵的刺刀,使其不能拔回,他迎着日兵,任由刺刀继续穿过自己身体,使自己得以靠近日兵,使劲掐住日兵的颈喉,日兵一下子被我方战士的英勇义举吓傻了,但他马上振作,双方扭到一起,挣持着,直至我方战把对方掐死,两人倒地僵死,这是同归于尽的怵心动魄的镜头,这是血淋的战争镜头,并不能给人任何快感,我并没有为任何一方欢呼,但在意识层面我兴幸我方战士得尝所愿,但我心里依然想,希望人类历史上可别再出现这样的搏斗。
  
  平型关大捷之后,朱德总司令总结人心的那个演讲,很有气魄,正如他所说的,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军不可以战胜神话的破灭,中华民族的奋起反抗给他们最沉重的打击。
  
  显然,《太行山上》有极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并且这一情结凝聚在“朱德总司令”这一角色上,但那也是点到即止的表现手法。细心想想,以前的电影,表现朱德带军打仗的形象极少,以前读刘白羽写朱德的纪实大书《大海》知道了一点关于朱德的形象,但文字是极其苍白无力的,《太行山上》给我们一个极为逼真的朱德艺术形象,这里说艺术形象,那是因为历史上的朱德总司令是不可能重现,只能是艺术手法让其好像重现一样,毕竟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大丈夫——这是个人的感受,你可不苟同于我。
  
  上面说的是上集,《太行山上》下集就不那么精彩了,因为下集讲的是国共双方出现了龃龉,进行博弈、谈判之后,共产党让利了,选择最艰苦的抗日阵地,当朱德许下诺言如此行动时,谈判桌对面的国民党谈判代表以为是听错了,然而他们的笑逐颜开却让我们知道是八路军让了步,但八路军是有骨气的,他们真的在太行山上站稳了脚跟,拓出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他们靠的是人民及其人心。
  
  然而,《太行山上》毕竟是战争大片里难得一遇的精品,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现了战争的真相,即使这一真相只不过是一则一则的表象式镜头,然而让人省思,使人沉重地触及历史血淋淋的一角,给心灵或多或少予以实实在在的启迪——但愿战火不起,战争从此绝灭。(文/汤树东)

本文地址:https://tomtang55.us.to/post/1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汤树东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