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被大肆渲染、作为孙立人主要战绩的“仁安羌大捷”,不过是一个神话。
详细情况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卢洁峰女士撰写的《仁安羌解围战考》一书。
概括来说,仁安羌之战,只不过是一场速战速决的解围战,日军发现援军已到,态势不利,和援军稍有接触即主动撤围而去。
这无疑是一场胜利,但不是击溃战,更非歼灭战,没有大量歼敌,远远达不到战役的规模。
“仁安羌大捷”也没有对缅甸之战的结局产生任何影响,英军出围之后,仁安羌乃至缅甸全境仍被日军迅速占领。
中国远征军进退失据,处境险恶,被迫向国内和印度撤退,损失惨重。
这样一场小规模的速决战,却按照国民党的宣传惯例,泡沫被越吹越大,今天又被大陆国粉照单全收,并变本加厉地吹嘘。目前已被升格为:
前后历时7天(4月14日至21日)的“仁安羌战役”;对战之敌也由日军第33师团的作间联队(约相当于团),膨化为“日军214、215两个联队”,直至整个“日军第33师团”;日军在仁安羌的主要攻击对象本来是英军,被置换成了新38师第113团——“日军在仁安羌陆空联合作战对付113团”,果粉并自行脑补出了获救英军高呼“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的感人画面。
今天,“仁安羌大捷”已经匪夷所思地成了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相并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
有一些细节也许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孙立人和仁安羌之战:
——当时英军被围后,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向中国远征军驻英军代表侯腾求援,随后中国远征军长官部直接命令距离最近的113团紧急驰援,并没有通过新38师师长孙立人;
——实际指挥仁安羌解围战的是113团团长刘放吾,而刘放吾率部抵达战场后,又接受英军司令官斯利姆将军的指挥;
——孙立人在仁安羌之战结束后宣布缴获日军200多支步枪,但落实到个人的战功《呈报表》详细列出缴获日军物品的清单仅17件,且只有“轻便之旗帜日记本等物”,步枪一支也没有。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