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我国历史有很多批评意见,但他是秉持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去批判的,也就是辩证性的看待,他不会搞一棍子打死全部人的那种批判法。更重要的是他有贬也有褒,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看古识今——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而今天的我们太喜欢用有色眼镜去看古代了。既然历史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日常“谈资”,那么,如何更好的谈论、点评与应用历史?态度,毫无疑问首先是第一位的。钱穆、吕思勉、陈寅恪、黎东方、王国维等国学大师对此都曾有过相关的阐述——“不能将人们当下的罪恶和弱点和民族的劣根性推诿、归咎于古人”,他们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梁济殉清应给予后人更多启示】
梁漱溟的老爸梁济殉清的动机一直不被后人所理解,但是梁济和王国维不同,他自杀得十分从容淡定。在日记中,他把自己自杀的动机和选择说得清清楚楚,他之所以早在清末时就扬言要殉清,但却延宕到七八年后,是因为他在观察民国,他在观察新生的朝代是不是能坚持或维护他内心神圣不可侵犯的“道统”,结果是民国也让他失望——不言自明,以胡适与顾颉刚等人为首带动的逆向种族主义和不分青红皂白的疑古毁古,显然是梁济最不能接受的事。
所以,希望梁济的事与钱穆等人的“为故国招魂”的悲怆之举与言论,能够再次唤醒世人。
学习毛泽东,正确、客观、具体、辩证地看待历史。
非常有必要。(作者:无风即风)